
周六上午,备受市场关注的聚焦财政的国新办发布会落地,社长认为相比上周的市场情绪,这次发布会结果是明显超预期的。
第一,会议暗示中央财政要加大举债,明年赤字率可能突破3%的红线。
财政部部长表示,逆周期调节不仅包括已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,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,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。
3%的赤字率一直是我国财政赤字的红线,但这个最新表态说明明年很有可能突破3%的红线,加大中央财政赤子,也就是加大中央财政支出。这个动作本身也应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两会这个级别宣布,但财政部能提前透露,释放了积极信号,主动管理政策预期,稳定市场预期。
第二,本次会议最突出的是化债,强调是近年最大力度的一次化债,预期本轮化债总规模可能在13万亿以上。
发布会指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,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,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,并且明确强调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。
上一轮大规模化债是2015年至2018年:2015年提出未来三年对非政府债券形式的14.3万亿存量债务进行置换,后面2015-2018年实际置换债务约12.2万亿。本轮如果是最大力度,那至少在13万亿以上。
本轮从去年算起,去年四季度已经发了1.4万亿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地方存量债务,今年也已经安排了1.2万亿化债额度,下一次增加就看10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。
第三,全面放开专项债用途,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
本次发布会指出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,支持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,有利于减少闲置土地,增强土地供给调控能力;同时,支持收购存量房,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,未来财政将采取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,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方式收购。
整体思路与926政治局会议表态一致,“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。
上周解读财政预期的时候强调过,财政不像货币,财政如果要涉及预算,需要提前至少一个月送达全国人大财经委审查,全国人大开会通过之后才能实施,所以有声音说这次没看到很多具体的“数据”上的政策,这是正常的,但从上述分析自上而下看,财政部基本上已经把这个级别能表述的都表述了,包括未来潜在的政策,这个积极性不亚于924央行的货币政策,也进一步确认了924开启的宏观政策的转折,这是最关键的。
下一个重要节点看10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,这次会议将决定下一阶段财政政策的最终力度。从过去5年来看,10月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1次在中旬召开,4次在下旬召开,2023年10月期间人大常委会的召开时间为2023年10月21日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bbeb.cn/html/WPSjiaocheng/821.html